運河區,隸屬于河北省滄州市,也是滄州市政府所在地,因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而命名。運河區位于滄州市區西部。運河區東以清池大道為界與新華區毗鄰,南尊龍凱時、西兩面與滄縣接壤廣東公式網,北面與青縣相連。距北京200公裡,距天津100公裡,距石家莊和濟南220公裡。
運河區是全省唯一一個大運河穿城而過的城區,具有獨特的運河文化。古老的大運河承載著錢塘江、長江、淮河、黃河、海河五大水系的靈氣廣東公式網。古老的文廟、水月寺廣東公式網、清真西寺,現代的勝利公園、南湖公園、獅城公園、名人植物園,體現運河區的獨特文化。
河北省重點中學滄州市第一中學、滄州市第二中學位于運河區,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、滄州職業技術學院、滄州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也位于運河區。
南運河,中國隋唐南北大運河和元代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,隋、唐稱永濟渠,宋、元稱禦河,明、清稱衛河尊龍凱時,南接衛運河、魯運河,原以山東臨清為南起點,天津市海河三岔河口為北終點,與北運河相接。全長436公裡廣東公式網。 [1] 1950年代年擴建四女寺樞紐,開挖獨流減河,把南運河截斷後,南運河南起于四女寺節制閘,東北流經山東省德州市,河北省衡水、滄州地區,至靜海區十一堡與子牙河匯合止,全長309公裡(以下被獨流截斷)。至天津市舊三岔河口止,全長349公裡。
現代水利上,南運河劃分為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系的最下端幹流,是海河水系中最長的一條河,主要由漳河及衛河兩大支流組成。以漳河濁漳河南源為源,流經山西、河北尊龍凱時、河南、山東、天津五省、市,至天津市金鋼橋(舊三岔河口)附近注入海河。據《海河志》《天津通志》全長959公裡,流域面積37584平方公裡。
南運河自隋代開鑿至明清,始終是國家的交通命脈,明、清兩代每年都有約400萬石漕糧經滄州運至北京尊龍凱時。此外,還有大量瓷器、鹽、煤等貨物靠運河水路運輸。漕運的繁忙和南北物資的融匯給沿河德州尊龍凱時、滄州、吳橋、泊頭、天津等城市帶來了兩岸經濟的繁榮,更有了大小不等的碼頭、擺渡。
1978年,由于缺乏水源,南運河航運全線中斷。成為海河流域南部的排水河道及引水通道。引黃入津、引岳入津都是通過此河道。
滄州市博物館位于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上海路(會展中心以西),坐落在滄州西部新城區。該館是滄州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河北省級社會公益事業重點項目,佔地57畝,建築面積32275平方米。博物館新館總高24米,分為半地下層和地上一至四層。總體布局為一到三層共11個展廳,投資約3.47億元。
滄州市博物館藏有7000餘件展品。收藏和展示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所出土征集的各類文物、標本、藏品,以及極具地域特色的大運河、渤海灣、雜技、武術和品類繁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現象,是一座集文物收藏、文物展示、科學研究、宣傳教育、文物考古于一體的區域性綜合博物館。
滄州文廟主體建築至今仍保留著明代建築風格,其建築布局和建築形式都體現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,是研究明代建築史和儒學發展史的實物資料,也是地方建築中的精華。滄州文廟從2009年啟動了滄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繕工程廣東公式網,力爭延續這傳承了600年的歷史脈搏。
文廟即孔廟,位于滄州市曉市街北端廣東公式網,南北長1105米,東西寬37.2米,坐北朝南,共三進院,門前原有7米長的照壁,東為禮廳,西為義路。水污染,治水。尊龍,水文海河,